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因〔囙〕yīn  ❶缘故;原因。如:事出有因。《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❷因为;由于。如:因公外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张骞)博望侯。”引申为因此,因而。《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子免之,因与之会。”
  ❸沿袭。如:因袭;陈陈相因。《论语·为政》:“因于礼,所损益可知也。”
  ❹依据;凭借;随顺。如:因人成事;因陋就简。《商君书·更法》:“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❺犹如。《国策·楚策四》:“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已)。”
  ❻姓。代有因礼
出处:语词卷 • Y • yīn • 因
  ⑴ 佛教教义名词。即能产生结果的原因。各个宗派的分类和解释差别很多。有时与“因缘”的含义相同,包括事物得以存在和变化的一切条件。《大毗婆沙论》卷百二十七:“造是因义。”凡参与造果的因素,都称之为“因”。《显扬圣教论》卷十八:“由此为先,此为建立,此和合故,彼彼诸法或生、或得、或成立、或成办、或起作用,当知说‘此’即是‘彼’因。”从广义说,“缘”亦称因,特殊讲,唯四缘中的因缘称因。有六因、十因等。  ⑵ 佛教因明用语。是成立宗的理由、根据,为五支作法或三支作法的第二支。按照惯例,“因”要省略主词,仅列出宾辞。分正因与似因二种。具备三相的因,是正因,即正确可靠的理由和根据,不具备三相的因,是似因,即错误的理由和根据。似因又分“不成”、“不定”、“相违”三类,详见《因明入正理论》。法称进一步将因分为不可得、自性、果三种,明确地归纳了因明论式的类别。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因 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