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教育统计学
词条 | 因素分析 |
释义 |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亦称“因子分析”。从一系列变量中分离或抽取一些共同因素的多元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前者致力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结构,主要用于理论模型的建立;后者主要用来检验已有的特定结构(即理论模型)是否按照预期方式产生作用,即用于验证理论模型。目的是用最少因素概括或解释最大量的观测事实,以最简洁概念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达到降维的效果。基本思想是依据变量间相关程度把变量进行分组,相关程度高的变量分为一组,相关程度低的变量分为不同组,然后用具有综合变量性质的共同因素来代表和解释每一组变量所蕴涵的基本结构。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所提出的智力二因素理论是最早的因素分析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ouis Leon Thurstone,1887—1955)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出不同的因素提取方法,并提出智力多因素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一些早期的抽取因素的方法被淘汰,主成分法、极大似然法、主轴因素法等成为主要的因素抽取方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是通过研究获得的实际数据确定所假设的理论模型的各种参数,以期获得模型和数据的最佳拟合。在实际研究中,因素分析的两种形式是综合在一起使用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然后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理论模型。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教育统计学 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测定它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从而认识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找出社会经济活动成功、失败的原因的统计分析方法。 出处:管理学卷 • 统 计 学 • 社会经济统计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亦称“因子分析”。从一系列变量中分离或抽取一些共同因素的多元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前者致力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结构,主要用于理论模型的建立;后者主要用来检验已有的特定结构(即理论模型)是否按照预期方式产生作用,即用于验证理论模型。目的是用最少因素概括或解释最大量的观测事实,以最简洁概念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达到降维的效果。基本思想是依据变量间相关程度把变量进行分组,相关程度高的变量分为一组,相关程度低的变量分为不同组,然后用具有综合变量性质的共同因素来代表和解释每一组变量所蕴涵的基本结构。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所提出的智力二因素理论是最早的因素分析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出不同的因素提取方法,并提出智力多因素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一些早期的抽取因素的方法被淘汰,主成分法、极大似然法、主轴因素法等成为主要的因素抽取方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是通过研究获得的实际数据确定所假设的理论模型的各种参数,以期获得模型和数据的最佳拟合。在实际心理学研究中,因素分析的两种形式是综合在一起使用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然后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理论模型。 出处:心理卷 • 心理统计与测量 • 心理统计 • 推论统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