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伊斯兰教 • 教派、组织、机构 • 中 国
词条 | 赛莱菲耶派 |
释义 | 赛莱菲耶派 赛莱菲耶派(alSalafiyah) 亦称“赛莱夫派”。中国伊斯兰教派别。“赛莱夫”是阿拉伯语Salaf的音译,意为“先辈”或“先贤”。指圣门弟子、再传弟子和三传弟子之中的名人和学者。后来将主张严格按《古兰经》、圣训和三代先贤言行行教立说的人称为赛莱菲耶派,有“尊古崇正”之意,故亦译为“崇古派”或“宗祖派”。18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的瓦哈比耶派在思想上也属此派。1936年,甘肃河州(今临夏)伊赫瓦尼派阿訇马德宝和马尤努斯等人去麦加朝觐,受瓦哈比派思想影响,并带回有关该派学说的经籍,进行研究后,倡导以瓦哈比派思想为基础建立新派。遭到以河州马云为首的伊赫瓦尼派阿訇们的反对,但因其主张简化非经、训规定的宗教仪规,便于行教,遂受到部分人,尤其青年人的欢迎。经过20世纪40年代的酝酿宣传,到50年代有一定发展,70年代发展较快,形成独立派别,自称“赛莱夫派”。因其遵守礼拜中三次抬手(哈乃斐教法学派主张只抬一次手)的圣行,被别派误称为“三抬教”。其信众散居于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并成立有专属该派的寺坊。 出处:宗教卷 • 伊斯兰教 • 教派、组织、机构 • 中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