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显耀。如:显赫;烜赫。《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孔颖达疏引王肃云:“天以是显著后稷之神灵,降福而安之。”
❸勃然怒貌。见“赫怒”。
❹分裂。《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何休注:“赫然,已支解之貌。”《后汉书·礼仪志中》:“赫女(汝)躯,拉女(汝)干。”
❺通“吓(嚇)”。《诗·大雅·桑柔》:“反予来赫。”
❻姓。明代有赫瀛。 另见xì。
出处:语词卷 • H • hè • 赫
词条 | 赫 |
释义 | 赫 赫(hè) ❶红如火烧,亦泛指红色。《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 ❷显耀。如:显赫;烜赫。《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孔颖达疏引王肃云:“天以是显著后稷之神灵,降福而安之。” ❸勃然怒貌。见“赫怒”。 ❹分裂。《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何休注:“赫然,已支解之貌。”《后汉书·礼仪志中》:“赫女(汝)躯,拉女(汝)干。” ❺通“吓(嚇)”。《诗·大雅·桑柔》:“反予来赫。” ❻姓。明代有赫瀛。 另见xì。 出处:语词卷 • H • hè • 赫 赫(xì) 见“赫蹄”。 另见hè。 出处:语词卷 • X • xì • 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