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 • 人 物
词条 | 赫拉克利特 |
释义 |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ītos,约前540—约前480与前470之间) 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生于爱非斯(亦译以弗所,今土耳其伊兹密尔附近)。相传曾放弃继承世袭的王位(一说祭司职位),隐居神庙。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永恒的活火产生而又重新分解为火。火的活动遵循的规律是逻各斯。非神所造的世界处在不断产生与灭亡的过程中,一切皆流,万物皆变。在欧洲哲学史上,首次提出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学说。但又认为“火死生气,气死生水,水死生土”的“下降道路”与“土死生水,水死生气,气死生火”的“上升道路”构成一个圆周,而“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这使他的学说具有循环论的色彩。著作《论自然》,现仅存一百三十余条断片。喜用对比和双关语。文章隐晦难懂,因而有“晦涩哲人”之称。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 • 人 物 赫拉克利特(Heraclītos,约前530—约前470) 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辩证法的始祖。生于爱非斯(亦译以弗所,今土耳其伊兹密尔附近)。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为火具有永恒变化的属性,所以以火代表万物的本原,万物由火而生,又复归于火。认为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是干燥的,灵魂若受潮,人就会入睡或失去知觉;灵魂全部潮湿,人就会死亡,因此,只有最干燥的灵魂才是最有智慧的。以“火”取代“水”作为世界的本原,是因为火比水更具有变化的特点。火能创造一切,也能毁灭一切。最早把心理过程区分为感知活动和思维活动。认为人必须通过理性认识才能得到智慧并把握真理。智慧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倾听自然的话。继承和发展了米利都学派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影响了随后的原子论心理学。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