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术卷 • 绘画 • 人物 • 中国
词条 | 赵佶 |
释义 | 赵佶 赵佶(1082—1135) 北宋皇帝、书画家。哲宗弟。哲宗时封端王。哲宗死,无嗣,他即位后,1100年至1125年在位,庙号“徽宗”。初欲调和熙丰与元祐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国政,禁锢党人,排斥异己,贪污横暴,滥增捐税。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搜刮江南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名“艮嶽”。在位期间社会矛盾激化,河北、京东、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十二月(1126年初),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网罗画家,扩充翰林图画院,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擅书画,真书学薛曜,自称“瘦金书”,也写狂草,传有真书及草书《千字文卷》等书迹;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为生动。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四禽图》、《雪江归棹图》等。亦能诗词,有《宣和宫词》3卷,已佚。近人辑有《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出处:美术卷 • 绘画 • 人物 • 中国 赵佶 即“宋徽宗”。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赵佶(1082—1135) 北宋皇帝、书画家。哲宗弟。哲宗时封端王。哲宗死,无嗣,他即位后,1100年至1125年在位,庙号“徽宗”。初欲调和熙丰与元祐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国政,禁锢党人,排斥异己,贪污横暴,滥增捐税。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搜刮江南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名“艮嶽”。在位期间社会矛盾激化,河北、京东、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十二月(1126年初),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网罗画家,扩充翰林图画院,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擅书画,真书学薛曜,自称“瘦金书”,也写狂草,传有真书及草书《千字文卷》等书迹;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为生动。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四禽图》、《雪江归棹图》等。亦能诗词,有《宣和宫词》3卷,已佚。近人辑有《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人物 • 中国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神宗子,哲宗时封王。登位前,好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与王诜、赵令穰、黄庭坚、吴元瑜等交往。靖康二年(1127年),与子钦宗等被金兵俘虏,卒于五国城之越里吉(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任米芾为书画学博士。擅书法,真书学薛曜,草书学黄庭坚,后自创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传世墨迹有楷书《闰中秋月帖》、《夏日诗帖》、《千字文卷》,草书《千字文卷》等。绘画师承吴元瑜,继承崔白画风。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擅画花鸟,传绘鸟以生漆点睛,尤为生动。宣和年间,陆续描绘各种新奇的动植物,名为《宣和睿览册》。亦擅山水、人物,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之誉。有些作品为画院中高手代笔。存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柳鸦芦雁图》等。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书法名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