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省 省( shěnɡ) ❶古时王宫禁地之称。如:省中。《北齐书·神武纪下》:“孙腾带仗入省,擅杀御史。” ❷减少;节约。如:省吃俭用。《淮南子·主术训》:“法省而不烦。”高诱注:“省,约也。” ❸通“眚”。(1)天灾。《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大省者何?灾省也。”(2)过失。《史记·秦始皇本纪》:“饰省宣义。” ❹我国地方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域。省的设置,始自元代。当时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外,设河南、江浙、湖广等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以后沿用。 ❺日本内阁的部。如外交部称“外务省”。 另见xiǎn,xǐnɡ。出处:语词卷 • S • shěnɡ • 省 省( xiǎn) 通“狝”。秋季的田猎。《礼记·玉藻》:“唯君有黼裘以誓省。”郑玄注:“省当为狝。”亦指为秋季田猎而祭祀。《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郑玄注:“省读为狝。狝,秋田名也。” 另见shěnɡ,xǐnɡ。出处:语词卷 • X • xiǎn • 省 省( xǐnɡ) ❶察看;检查。如:内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参见“省方”。 ❷古代王使臣聘问诸侯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郑玄注:“存、覜、省者,王使臣于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亦泛指探望、问候。如:省视;省亲。朱庆馀《送张景宣下第东归》诗:“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❸知觉。如:不省人事。引申为醒悟;明白。如:省悟;发人深省。《列子·杨朱》:“实伪之辨,如此其省也。” ❹记忆。李商隐《野菊》诗:“清樽相伴省他年。” 另见shěnɡ,xiǎn。出处:语词卷 • X • xǐnɡ • 省 省 ❶即视、察。周代天子或大臣视察方国或边陲地区之谓。 ❷天子遣使臣对诸侯臣子进行聘问之谓。 ❸指皇宫禁地。省中本称禁中,后因西汉元帝皇后父名禁,故改称以避之。后世因之。 ❹官署通称。两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集书诸机构多设于禁中,故名。后世或设于宫外,仍沿用此称。 ❺元代最高一级行政区划通名。明代习惯沿称各布政司为省。清仍称省。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省 行政区域名。在中国,指地方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域。省的设置,始自元代。当时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外,设河南、江浙、湖广等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以后沿用。据2014年底统计,中国共有23个省。出处:法学卷 • 宪法学 省 中国地方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域。省的设置,始自元代。当时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外,设河南、江浙、湖广等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以后沿用。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