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huó  ❶瑟底的小孔。《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
  ❷通“括”。结;束。《左传·桓公二年》:“大路越席。”孔颖达疏:“结蒲为席。”
  另见yuè。
出处:语词卷 • H • huó • 越
yuè  ❶度过。如:越冬;翻山越岭。《楚辞·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❷经过。《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则至于。”
  ❸超出;躐等。如:越级;越权。《汉书·宣帝纪》:“越职逾法,以取名誉。”《论衡·自纪》:“为上所知,拔擢越次。”
  ❹远。《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厚成叔吊于,曰:‘寡君使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境),若之何不吊?’”
  ❺迂阔。《国语·鲁语上》:“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❻远扬;宣扬。如:清越;激越。《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❼消散。《左传·昭公四年》:“风不越而杀。”《淮南子·主术训》:“精神劳则越,耳目淫则竭。”
  ❽失坠;坠落。《书·盘庚中》:“颠越不恭。”《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
  ❾愈加。如:越干越起劲。
  ❿抢劫。《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
  ⓫通“于”。《书·大诰》:“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传:“西土人亦不安,于此蠢动。”
  ⓬通“与”。《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
  ⓭作语助,无义,与“粤”、“聿”、“曰”通用。《书·盘庚上》:“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⓮古族名。秦汉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故又有百越百粤之称。从事渔猎、农耕,以金属冶炼、水上航行著称。行断发文身。秦汉后,在长期发展中,部分逐渐与汉人融合,部分与今壮、黎、傣等族有渊源关系。
  ⓯古国名。亦称于越姓。相传始祖是少康的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末年常与交战,公元前494年为吴王夫差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于前473年攻灭吴国。并曾向北扩展,称为霸主。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战国时国力衰弱,约在前306年为所灭。亦代称浙江东地区;亦可专指绍兴一带。如:越剧。
  ⓰姓。春秋越石父
  另见huó。
出处:语词卷 • Y • yuè • 越
  亦称“于越”。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末年常与吴交战,公元前494年为吴王夫差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于前473年攻灭吴国。并曾向北扩展,称为霸主。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战国时国力衰弱,前306年(一说在前334年)为楚所灭。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亦称“于越”。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末年常与吴交战,公元前494年为吴王夫差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于前473年攻灭吴国。并曾向北扩展,称为霸主。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战国时国力衰弱,约在前306年为楚所灭。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地 名 • 城国、部落
  ⑴ 古族名。分布在长江以南。夏称“于越”,商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也对南方诸族泛称“越”: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有“断发文身”风俗。秦时吞并百越地区。  ⑵ 古国名。《史记》以为其君主是夏王少康的苗裔,为姒姓。《世本》则以为乃姓。春秋中期始见其与楚会盟。越人常随楚攻吴,吴、越遂成世仇。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破楚入郢,越军趁虚入吴,为楚声援。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伐越兵败,阖闾受伤致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三年,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忍辱乞降,卧薪尝胆,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十五年,越军趁夫差北上争霸而国内空虚之机,袭破吴都,杀死吴太子。夫差返国后无力报复,只得忍让言和。其后越军不断进攻,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国被越国吞并。勾践后亦北上聘问中原诸侯,宋、郑、鲁、卫等国归附,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战国时期,势渐衰。楚威王时,越王无彊伐楚,大败被杀,越遂被楚吞并。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南方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