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法学卷 • 国际法 • 国际经济法
词条 | 结构主义 |
释义 |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反垄断法律制度建立的原理之一。指通过改变市场结构来维护有效竞争和防止垄断。主张市场结构维持在合理的限度内足以促进有效竞争,而如果市场结构倾斜,则势必造成市场活力凝固,垄断是与市场缺乏活力同时产生的。结构主义反垄断制度通常采用一些标准来衡量市场结构合理与否,诸如相关市场的厂商数量指标、市场集中程度指标等。典型的结构主义反垄断制度十分关注市场结构,在市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即使不存在垄断行为,反垄断机构也可以采取反垄断措施,如分割大企业。 出处:法学卷 • 国际法 • 国际经济法 结构主义 即“构成主义”。 出处:美术卷 • 通用名词术语 结构主义 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前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这种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在研究中,将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重新组合,以引起整体性的变化;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优先性;认为对对象的研究不应停留在表面(表层结构),而应深入到对象的内在联系(深层结构)。在哲学领域,法国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1908—2009)于20世纪60年代用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学,创立了结构主义社会学。作为哲学思潮的结构主义,曾与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相抗衡。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多与一定专门学科相联系,较有影响的还有:拉康的“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学”、阿尔图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福科的结构主义历史研究等。结构主义以后发展为“后结构主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前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这种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 在研究中,将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重新组合,以引起整体性的变化;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优先性;认为对对象的研究不应停留在表面(表层结构),而应深入到对象的内在联系(深层结构)。在哲学领域,法国施特劳斯于20世纪60年代用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学,创立了结构主义社会学。作为哲学思潮的结构主义,曾与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相抗衡。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多与一定专门学科相联系,较有影响的还有: 拉康的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学、阿尔图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福柯的结构主义历史研究等。结构主义以后发展为“后结构主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思潮与运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