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圆明园
释义
圆明园
圆明园  中国著名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海淀东部。包括环绕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故亦称“圆明三园”。在辽金时的基础上,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修建而成。经雍正,至乾隆时为鼎盛期,面积34公顷,水面占一半,具有水景园的特点,冈阜、岛堤和叠石假山散布于园内,与河湖水系结合,宛如天然景观的缩写。其中圆明园分五个景区;(1)宫殿区,有正大光明殿等,供朝贺理政之用,中轴对称,布局严整;(2)后湖景区,有圆明园殿和九洲清宴殿,供帝王后妃居住用;(3)福海景区,有供奉清圣祖等的祖庙;(4)江南园景区,有濂溪乐处、水木明瑟、西峰秀色、月地云居和柳浪闻莺;(5)村景区,包括内宫北墙外的长条地带,如清旷楼、天宇空明、顺木天和紫碧山房等,供欣赏富有自然风光的乡村景色。长春园在圆明园之东,万春园在圆明园之东南,造园手法与圆明园类同。圆明园聚集160多个景点、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今仅存长春园北部西洋楼,包括谐奇趣、海宴堂、远瀛观和大水法等部分残迹,是世界园林史上的重大损失。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进行修缮,万春园、福海和万花阵(欧式迷宫)等次第恢复,定名“圆明园遗址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园 林
圆明园  中国园林。系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的通称,故又称“圆明三园”。在今北京西北部。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是清代中叶最宏伟的皇家园林,誉称世上“万园之园”。总占地5000多亩,三园排列犹颠倒的“品”字形,以福海为中心,有100多景。全园利用玉泉、万泉两大水系,人工挖湖筑山。园因水得景,并借景西山。布局上各园自成系统,园中套园,以高低起伏的假山分区,溪水萦绕弯环而汇为湖泊水景。三园之首的圆明园分为宫廷区、九洲景区、福海景区、北部景区和西北集锦散点景区等五大部分。宫廷区以严谨对称布局的宫殿建筑为主;九洲景区由九个小岛、九个建筑群环后湖一周;福海景区则在广阔水面四周环列数十景,为全园水上活动区;西北景区中神庙、宗祠、佛城、藏书楼等占较大空间,各自独立成区,但布局上仍体现以园林为主、宗庙次之的原则。三园建筑绝大部分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并有不少创新。长春园北部建有一批仿西欧巴洛克式石建筑,俗称“西洋楼”,以中西式协调的建筑风貌为圆明园增色添姿。1860年遭英法联军抢掠焚毁。现已将仅存残址修葺。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圆明园  清代名园之一。遗址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千米。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罗列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一百四十五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理,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次第恢复,定名“圆明园遗址公园”。
出处:农业科学卷 • 林  业 • 园林、绿化 • 绿化、园林建设
圆明园  在北京市海淀区东部。清代名园之一。原为一座大型清代皇家御苑,占地约350万平方米,与附园长春、绮春(后改“万春”)两园合称“圆明三园”,周长约10余千米。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皇四子胤禛(以后的雍正帝)的赐园。后经重修扩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其附园长春和绮春两园的建成年代分别为乾隆十四年和乾隆三十七年),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屡有修建。园内建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140余处,如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宴会用的九洲清晏殿、祭祀用的安佑宫、藏书用的文源阁。并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西湖景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100余景。长春园北部还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俗称“西洋楼”。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字画、文物珍宝,堪称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并纵火焚毁,仅存长春园西洋楼的部分石雕残迹。1983年起进行修整,福海、万春园和长春园“万花阵”等次第恢复,并建立园史纪念馆,定名“圆明园遗址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北京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