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先秦考古
词条 | 土墩墓 |
释义 | 土墩墓 土墩墓 先秦吴越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安徽东南以及江苏南京、镇江和浙江北部地区,近年来在福建北部浦城也有发现。安徽皖南土墩墓群、浙江东阳土墩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以繁昌、南陵两县最为密集,仅南陵一县就存有墓群25处、墓葬3000余座,千峰山有墓近千座,面积约10平方千米。土墩墓大多分布在低矮的丘陵和岗地上,墓上有封土墩。早期多平地掩埋不挖墓坑,后挖浅坑至深坑,平地起封,一墩一墓,或一墩多墓。土墩底径5~10米,存高1~5米。墓底或铺一层砾石,晚期在浙江出现土墩石室墓。葬具和人骨多已朽烂,偶见有船棺葬具。出土器物以印纹硬陶器、原始青瓷器为主,并有少量的夹砂陶器、青铜器和玉器,随葬器物大多成组集中陈列在土墩底部中央。在封土层中多处放置祭祀性器物,有的土墩顶部有圆形石砌祭台。葬制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时代始于商周而延至春秋晚期,战国时仍有孑遗。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先秦考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