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词条 | “和子句”纠纷 |
释义 | “和子句”纠纷 “和子句”纠纷 亦译“‘和圣子句’纠纷”。因西派教会在《尼西亚信经》中插入“和子句”致使东西两派教会间产生的纠纷。经过尼西亚公会议和君士坦丁堡公会议正式确定的信经中,关于圣灵来源的文句为圣灵“发自圣父”(一译“自父出来”)。但公元5—6世纪间,西派教会中有些教区将其写作“发自圣父和圣子”(一译“从父子出来”),遂产生“和子”一词(拉丁文filioque)。始于西班牙,不久普遍流行于西派教会各教区,引起东派教会不满。东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三世下令定制两个刻有《尼西亚信经》原文的银牌,置于罗马“圣彼得墓”上。罗马主教利奥三世(Leo Ⅲ,795—816年在位)亦曾令西派教会在咏唱信经时删除此句;但后又被本笃八世(Benedictus Ⅷ,1012—1024年在位)恢复。在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前,东西两派间曾多次为此句发生冲突。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佛提乌于公元857年所列西派教会五大错谬中亦提及此句问题。整个争论中虽亦常涉及阐释教义的分歧,但重点集中于西派片面改动共同决定之法定条文问题。东派神学家中,亦有一些人认为对教义的理解与西派并无很大差异。今东正教和各东方较小古老教会所使用的信经文本仍无“和子句”。新教中尊重《尼西亚信经》者则使用西派文本。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