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致性理论
释义
一致性理论
一致性理论theory of consistency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1916—1991)和加拿大裔美国心理学家坦南鲍姆(Percy Hyman Tannenbaum,1927— )1955年提出的认知相符理论。是对平衡理论的扩展。认为当个体的态度不协调、不一致时,个体态度的改变倾向于使原来不协调、不一致的态度朝着折中、调和的方向移动,以此来减少或消除个体内心的紧张与不安。人对周围各种人和事物由于不同评价而有相同或相异的态度。这些态度之间可以是互不相干而独立的(如“我敬佩我的老师”和“我喜欢打扮”),但如果态度对象中的一方发出有关另一方的信息(如“老师表示赞成”或“反对打扮”),前者成为信息源,后者成为信息对象,两者以及有关两者的态度之间就有了关联。如果人对两件事都持有态度,而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表明它和信息对象之间也存在肯定关系(如“老师赞成打扮”,即正向关系),两者完全一致,人会感到愉快,就无需改变原态度;假如信息源表明它和信息对象之间存在否定关系(如“老师反对打扮”,即负向关系),这时信息所表达的关系和人的原态度的情况存在不一致,人就会体验到冲突、不安或不快。该理论对社会宣传和大众传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理论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