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dch/16_1480473639_289/pic/jpeg/rId107.jpeg)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词条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释义 | 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1828—1889)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 哲学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大学时代接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855年发表学位论文《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同时又提出文艺是“生活的教科书”,应起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的作用。1856年起任《现代人》杂志主编。1862年遭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写出长篇小说《怎么办?》《序幕》等,塑造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新人物。还写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资本和劳动》《论罗马灭亡的原因》等。在哲学上批判贝克莱、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力图以唯物主义精神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承认世界上物质的统一性。政治思想含有人本主义成分。 ![]()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срнышсвский,1828—1889)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艺评论家、作家。大学时代接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研究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1855年发表学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认为美就是生活。1856年起任《现代人》杂志主编。1862年遭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1889年回到故乡。在哲学上批判贝克莱、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力图以唯物主义精神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承认世界上物质的统一性。在政治观点上捍卫农民的利益,认为专制制度的国家机器依靠军队、警察和官僚,与人民为敌。俄国的首要任务是通过革命道路消灭这种罪恶制度。揭穿“农奴解放”的骗局,指出只要资产阶级掌握着经济实力,普选制就不会把政治权力交给劳动人民,号召农民起义。其思想含有人本主义成分。主要著作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资本和劳动》、《论罗马灭亡的原因》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俄 苏 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作家。1850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在校期间接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研究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1855年发表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认为美就是生活,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批评了唯心主义美学。1856年起任《现代人》杂志主编。同年发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论述19世纪30—40年代俄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1862年遭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1889年返回故乡。流放期间写出长篇小说《怎么办?》《序幕》等,塑造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新人物。还写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资本和劳动》《论罗马灭亡的原因》等。在哲学上批判贝克莱、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力图以唯物主义精神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承认世界上物质的统一性。在政治观点上捍卫农民的利益,揭穿“农奴解放”的骗局,其思想含有人本主义成分。其他著作尚有《没有收信人的信》和剧本等。 ![]()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俄 罗 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