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形式之一。西汉枚乘著文,设吴客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题作《七发》。后人仿效其体,以作讽劝之文。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左思《七讽》等。《昭明文选》列“七”为一门。《隋书·经籍志四》著录《七林》十卷,或为收录“七体”的专集。
❸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而止,叫“做七”。
出处:语词卷 • Q • qī • 七
词条 | 七 |
释义 | 七 七(qī) ❶数目。六加一所得。 ❷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形式之一。西汉枚乘著文,设吴客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题作《七发》。后人仿效其体,以作讽劝之文。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左思《七讽》等。《昭明文选》列“七”为一门。《隋书·经籍志四》著录《七林》十卷,或为收录“七体”的专集。 ❸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而止,叫“做七”。 出处:语词卷 • Q • qī • 七 七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形式之一。西汉枚乘著文,设吴客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题作《七发》。后人仿效其体,以作讽劝之文。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左思《七讽》等。《昭明文选》列“七”为一门。《隋书·经籍志四》著录《七林》十卷,或为专收“七体”的专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