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工业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词条 | 破窗效应 |
释义 |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brokenwindow effect) 环境对人的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巴斯夏(Claude Frédéric Bastiat,1801—1850)的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中。巴斯夏认为调皮的小孩打破窗户,房子主人可能心疼,但对于整个社会却是好事,因为玻璃工厂和装修工有生意可做,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即“破坏创造财富”。美国心理学家辛巴杜(Philip George Zimbardo,1933— )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被破坏的汽车反而易被偷走。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出处:心理卷 • 工业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