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体石经
释义
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  三国魏碑刻。分别以古文、小篆、隶书书成。正始年间立于洛阳(今属河南)。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山东黄县(今龙口)丁氏始得残石于洛阳太学旧址,存11行,嗣后陆续有所出土,分藏公私诸家。1922年更得巨石一方,一面刻《尚书》34行,一面刻《春秋》32行,后凿列为二,未凿本极难得。笔法清朗挺秀,习书者多取作范本。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作品 • 中国
三体石经  亦称“正始石经”“三字石经”“魏石经”。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年)立于洛阳太学的古代经书碑刻,内容为《尚书》、《春秋》和《左传》(未刊全),总字数约14.7万。后代诸书所记石经碑数多不一致,据今人马衡依残石行款排比,推定应得二十八碑。经文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书写。其中“古文”一体,笔画两头尖细,与《说文解字》、《汗简》所收古文大体相近。石碑经西晋永嘉之变,多已损毁,后辗转搬运,散佚更甚,拓本也仅得800多字,收录于南宋洪适《隶续》中。1895年、1922年河南洛阳白马寺村龙虎滩和朱家圪垱村出土残石多块,约得2800余字,清代王国维有《魏正始石经残石考》等。1945年、1957年陕西西安也有残石出土。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