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明、 清
词条 | 三保太监下西洋 |
释义 |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保太监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世界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遣内官监太监郑和(小字三保,“保”一作“宝”)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当时称今文莱以西的海洋为西洋)。船队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启航,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国。以后又于1407—1409年、1409—1411年、1413—1415年、1417—1419年、1421—1422年(以上均在成祖永乐时)、1431—1433年(宣宗宣德时)远航,总计二十八年间,七次出洋,经三十余国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乘的船,据载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可容一千人。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船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几倍。郑和每到一地,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南洋各地至今仍保留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明、 清 三保太监下西洋 即“郑和下西洋”。 出处:交通卷 • 水路交通 • 水路交通史 • 事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