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词条 | 三关 |
释义 | 三关 三关(sān ɡuān) 古代三个重要关口的总称。著名的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在今山西。上党关一说在今屯留境,一说在今晋城市南;壶口关在今黎城东北;石陉关无考,一说即井陉关。《后汉书·冯衍传上》:“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2)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西北,江关在今重庆奉节东,白水关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刘氏据三关之险。”(3)义阳三关,南北朝时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市)南平靖、黄岘、武阳三关的总称。(4)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瀛、莫等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一说三关中有草桥关(今河北高阳东),而无淤口关。(5)明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京师恃为外险,北边有事,必分列戍守于此。 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三关 古代三个重要关口的总称。著名的有:(1) 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在今山西。上党关一说在今屯留境,一说在今晋城市南;壶口关在今黎城东北;石陉关无考,一说即井陉关。《后汉书·冯衍传上》:“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2) 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西北,江关在今重庆奉节东,白水关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刘氏据三关之险。”(3)见“义阳三关”(594页)。(4) 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瀛、莫等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一说三关中有草桥关(今河北高阳东),而无淤口关。(5) 明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京师恃为外险,北边有事,必分列戍守于此。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总 类 • 总称、地区、通称等 三关 小周天功法中气机运行经过的三个部位。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 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养 生 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