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十年战争
释义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在欧洲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国际性战争。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起因于所谓“新旧教之争”,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皇帝要加强权力,新旧教诸侯要扩充领地,几个大国则乘机进行侵略扩张。1618年5月捷克爆发反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为战争之始。其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捷克阶段(1618—1624),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战争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的失败告终。双方缔结《威斯特发里亚和约》,更加深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局面。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在欧洲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国际性战争。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起因于所谓新旧教之争,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皇帝要加强权力,新旧教诸侯要扩充领地,几个大国则乘机进行侵略扩张。1618年5月捷克爆发反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为战争之始。其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捷克阶段(1618—1624),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1648年战争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的失败告终,交战双方缔结《威斯特发里亚和约》。战争使德意志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更加深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局面,并对近代欧洲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德国中世史
三十年战争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之间,因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国际性战争。前者由奥地利、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支持;后者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德意志新教同盟组成,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战争从捷克爆发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起义开始,分4个阶段,即:捷克阶段(1618—1624)、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和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最后以反哈布斯堡集团的胜利告终。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的结局主要是:西班牙的国力受到削弱,德意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瑞典的实力得到加强,法国确立了在欧洲的霸权。战争中,方阵战术渐趋过时,线式战术逐渐形成。
出处:军事卷 • 世界战争 • 军事人物和著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