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
❸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元丰后废。
❹金以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贞祐时废。
❺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❻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词条 | 三司 |
释义 | 三司 三司(sān sī) ❶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❷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 ❸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元丰后废。 ❹金以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贞祐时废。 ❺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❻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三司 ❶官名合称。东汉、唐代、辽代指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唐代又为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合称。 ❷官署合称。唐代为御史台、中书台、门下省合称,凡有重大案件,由三司长官共同审理。又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合称。明改称三法司,而将各地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❸官署名。唐末、五代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官署合称。北宋三官署合而为一,称三司。掌邦国财用大计,威权颇重;设三司使为长官,号计相。后屡有变动。元丰改制废,三司大部分事务并入户部有关机构。金代复置,兼劝农、盐铁、度支,后罢。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三司 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元丰后废。金以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贞祐时废。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