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国际政治 • 国际政治理论及学说
词条 | 均势理论 |
释义 | 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 亦称“势力均衡论”。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之一。认为国家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对权力无止境的追求,主张通过联盟、军备竞赛和裁军、补偿、干涉或不干涉、分而治之、建立缓冲等手段来实现均势,稳定正常的国际秩序。最早由意大利人鲁塞莱(Bernardo Rucella,1449—1514)提出。16世纪以来一直是某些西欧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之一。1815年维也纳会议达成的“欧洲协作”方案及其后的和平时期,被视为“均势”的范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被称作“两极平衡”的格局。随着中国、日本和西欧力量的增强,西方又有人认为,世界正在出现“多极均势”。均势虽可求得一时稳定,但只能反映国际关系中的表象,忽视了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它本身的不稳定性。该理论强调实力在均势中的决定作用,为某些大国侵犯或所谓“保护”小国、弱国提供辩护,成为一种强权政治理论。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国际政治 • 国际政治理论及学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