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知觉
词条 | 时间知觉 |
释义 |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在时间判断精度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听觉能分辨两个相隔1/100秒的声音,而触觉能分辨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时距为1/40秒,视觉约为1/10~1/20秒。人主要依据三种衡量时间信息的媒介来感知时间:(1)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升落、昼夜交替、月亮盈亏、季节变化等,为估计时间提供客观的依据。(2) 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节律性活动,即生物钟。如皮层细胞的α波,每秒8~13次;心跳和脉搏,每分钟60~70次;从进食到饥饿的周期约4~6小时;觉醒与睡眠的每个周期24小时;(3) 使用精确的计时工具,既可准确地估计世纪、年、月这样较长的时间,又可准确地记录极其短暂的时间。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 分辨时间,如周一上午开会,下午会见宾客,晚上与客人进餐,个体能够按时间顺序把这些活动区别开。(2) 确认时间,如“今天是2012年10月15日”。(3) 估量持续时间的长短,如“去北京的旅程已完成一半,到北京的时间还有6小时”。(4) 预测时间,如“再有两个半月后就是春节长假了”。个体对时间判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主观性和个别差异的特点,其中活动内容、情绪、兴趣、态度、期望等,都会对时间的估计产生重要影响。时间知觉能力与个人的实践活动有关,亦对人适应环境,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有重要意义。 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知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