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时
释义
三时
三时  一作“三莳”。指夏至后15天。为上时(头时)、中时(二时)、末时(三时)的总称。一般上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见《江南志书·长洲县》);但也有少数地方规定上时7天,中时5天,末时3天的(见《农圃六书》)。三时是长江中下游多雨时期。三时雨有利于莳秧。《荆楚岁时记》:“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也有把“末时”称为“三时”的。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三时  佛教名词。(1) 正、像、末的三时。佛教认为释迦牟尼逝后佛法日益衰微,分正、像、末三法时期。正法谓正确无误的佛法,包括教(教说)、行(修行)、证(证悟)三个方面。像法谓相似于正法的佛法,然只有教和行。末法谓佛法将灭,仅有教,而无行和证。(2) 有、空、中的三时。把释迦牟尼的教说按内容分为有教、空教、中道教,顺次作为初时、第二时、第三时。法相宗将此三时按释迦牟尼实际说法顺序称为“年月三时”,按内容分类称为“义类三时”,按说法时期称为“在世三时”,按释迦牟尼灭后教法进行情况称为“灭后三时”。三论宗将初时视为心境俱有的小乘,将第二时视为境空心有的法相大乘,将第三时视为心境俱空的无相大乘,认为第三时才是真实了义教。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