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中国少数民族名。
❸作语助。用在句首,无义。《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一说犹“乃”。《广雅·释言》:“羌,乃也。”王念孙疏证引《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❹姓。晋代有羌迪。
出处:语词卷 • Q • qiānɡ • 羌
词条 | 羌 |
释义 | 羌 羌〔█、羗〕(qiānɡ) ❶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最早见于甲骨卜辞。殷周时,部分居中原。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越巂等部。魏、晋、南北朝、唐、宋间,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的从事农耕。两汉、魏、晋、唐、宋中,不断反抗封建统治。东汉末内附,部分东迁内地。东晋至北宋间,烧当羌、党项羌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权。其首领多受历朝册封,曾助北魏、唐破氐及吐谷浑,往来联系密切。后渐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相融合。 ❷中国少数民族名。 ❸作语助。用在句首,无义。《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一说犹“乃”。《广雅·释言》:“羌,乃也。”王念孙疏证引《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❹姓。晋代有羌迪。 出处:语词卷 • Q • qiānɡ • 羌 羌 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最早见于甲骨卜辞。殷周时,部分曾杂居中原。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越嶲等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间,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者从事农耕。两汉、魏、晋、唐、宋中,不断反抗封建统治。东汉末内附,部分东迁内地。东晋至北宋间,烧当羌、党项羌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权。其首领多受历朝册封,曾助北魏、唐破氐及吐谷浑,往来联系密切。后渐与西北和西南地区各民族相融合。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藏羌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