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纲
释义
三纲
三纲sān ɡānɡ  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提网的总绳,为纲,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
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三纲  佛教用语。寺院中统辖僧众的三个僧职。在中国为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说法不尽一致。日本为上座、寺主、都维那。唐末禅宗风行后,寺院一般采用禅寺僧职规定。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称谓、教职、教制
三纲  儒教奉行的三条基本道德原则,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源于孔子所讲的两条政治原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董仲舒将它发展为三纲,并且认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因而三纲就是天意的表现。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教 理
三纲  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提网的总绳,为纲,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三纲  封建社会中三种道德关系与政治关系。《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唐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仁、义、礼、智、信“五常”合在一起,又称为“纲常”。三纲的确立实际是确立封建君权、族权和夫权的全面统治,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极大的绳索。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