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Q • qiānɡ • 羌
词条 | 羌笛 |
释义 | 羌笛 羌笛(qiānɡ dí) 古代的管乐器。长二尺四寸,三孔或四孔。因出于羌中而得名。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处:语词卷 • Q • qiānɡ • 羌 羌笛 羌族古老的气鸣乐器。古称“篴”,传为古羌人所创。历代时有所记,惜未留曲调。原为单管,3~4孔,东汉京房增1孔;初以羊、鸟骨制成,竖吹,亦可作策马赶羊之鞭,称“过 ”。现为一种六声阶的双管双簧竖笛,多竹制,两管长短、孔距、音高相同。管体方形,长约15~20厘米,直径1厘米。簧哨分削一簧片插入管口或管头留节处削一簧片,簧舌均朝上。音色哀婉、凄切、柔润。双手持之按孔,簧含口内竖吹,用循环换气法吹奏。多独奏自娱。羌区附近藏族亦有。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西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