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dch/16_1471496012_265/pic/jpeg/rId41.jpeg)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外国戏剧 • 欧 洲 • 挪 威
词条 | 易卜生 |
释义 | 易卜生 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 挪威剧作家。当过药店学徒。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共写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 侨居国外27年。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人醒来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反思。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外国戏剧 • 欧 洲 • 挪 威 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 挪威剧作家。当过药店学徒。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共创作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追求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先后发表批判小市民庸俗愚昧的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这些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而复苏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洞察力和对人类精神层面的哲理性反思。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挪 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