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磁共振成像
释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MRI。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用于诊断人体组织,特别是神经系统病变的物理检查方法。1946年发现,1973年实现图像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医学。在射频脉冲作用下,人体内不同组织会产生不同的磁共振信号,通过采集这些不同信号,绘制成相应图像。当某些组织产生病变时,磁共振信号及其成像也会随之而变。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能诊断发生病变的组织及部位。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对颅脑和脊髓器质性病变的诊断。
出处:心理卷 • 生理心理学 • 研究方法
磁共振成像  简称MRI。用于诊断多种疾病的一种手段。利用原子核带有磁性及自旋的原理,在外加磁场内接受特定射频脉冲时引起共振,并在能量释放时产生信号,根据某一层面内不同组织所含氢原子密度和弛豫时间的不同,经计算机处理后可得到信号强弱不同的影像。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 • 放射学与核医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