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东方
词条 | 埃及(古代) |
释义 | 埃及(古代) 埃及(古代) 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文明古国。远在旧石器时代,埃及(源于希腊文Aegyptos)即有居民。新石器文化遗址在埃及境内多处发现。因灌溉农业的需要,公元前4000年代由许多农村公社,结成约40个诺姆(州)。这时埃及已开始使用金属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产生私有制度和阶级关系。约前3100年,上埃及(河谷地带)首领米那(美尼斯)征服下埃及(三角洲区),建成统一国家。前王国或早王朝时代(约前31至前27世纪)逐步形成集权统治,都城提尼斯。古王国时代(约前27至前22世纪),确立以法老(国王)为首的中央专制政体,定都孟斐斯;对邻近各区进行多次侵略性远征,大规模兴建金字塔,民力为之耗竭。约前22至前21世纪,地方势力增大,王国分裂,社会动荡。中王国时代(约前21至前18世纪)再度统一后,迁都底比斯;扩建美里多沃(摩里斯)湖水利工程,农业和城市经济有所发展。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迫使无数农民长期服劳役,不仅破坏了整个国家的生产系统,也促使大批劳工逃跑。来自西亚的移民潮也加速了中王国的没落。继而西亚的喜克索人侵入并统治埃及百余年。喜克索人被逐后,进入新王国时代(前16至前11世纪),仍都于底比斯,诸法老尤其是图特摩斯三世大举对外侵略,从南方努比亚、北方叙利亚掠夺大片土地及数不尽的财富和奴隶。阿蒙神庙分享战利品最多,权势迅速扩大,卒演成世俗王权与僧侣贵族之间的斗争(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前1300年左右,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交战,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约前1296年以缔订和约告终。此后埃及在政治上渐趋衰落。在后期埃及(前11世纪至前525年),先后遭利比亚、努比亚和亚述的入侵;为古埃及历史上的利比亚·塞易斯时代。前525年为波斯帝国所灭。波斯占领期间,埃及人民不断反抗,并一度争得独立。随后埃及便长期处于外族统治之下。前332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埃及,建亚历山大城。前305年起为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前30年并入罗马版图。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字、历法、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对西部亚洲和欧洲曾有相当影响。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东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