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❸指国都。苏轼《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出处:语词卷 • S • shànɡ • 上
词条 | 上国 |
释义 | 上国 上国(shànɡ ɡuó) ❶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侯之国称为“上国”,对吴楚诸国而言。《左传·成公七年》:“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 ❷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❸指国都。苏轼《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出处:语词卷 • S • shànɡ • 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