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座部
释义
上座部
上座部Sthaviravāda  音译“悉他陛攞婆多”。与“大众部”相对。古印度佛教的根本部派之一。相传公元前4世纪,即释迦牟尼涅槃后百余年间,佛教发生分裂。分裂的主要原因有两说:一说认为僧团内的长老派不满跋耆族比丘为部分戒律开禁而提出的十条新说,长老耶舍认为非法,引起争论;一说认为摩伽陀国僧人大天,不满长老派的保守教义,对教义提出五条新说(即大天五事)。当时曾举行戒律会诵,意见未获一致,遂分成两派。长老派称“上座部”,别一派称“大众部”。上座部以修成阿罗汉为最高理想。主要流传于今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亦有流传。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派、组织、机构
上座部  亦译“圣上座部”。佛教部派之一。与“大众部”相对。上座,意为“长老”,指因僧腊较高而座次排在前面的僧人。据南传佛教资料,释迦牟尼死后一百多年,东印度跋耆族比丘提出关于戒律的十条新主张,遭到各地上座长老们的反对,从而引起分裂,反对新主张的长老们称上座部。该部后又辗转分为十二部。赞成新主张的人数较多,称大众部。后大众部又分裂为六部。据北传佛教资料,当时华氏城鸡园寺大天比丘提出关于教义的五条新观点,引起分裂,出现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后辗转分裂为十一部,大众部后分裂为九部。各派一般均主张人的心性本净,人人均可修持解脱。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东方哲学 • 印度 巴基斯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