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是〔昰〕shì  ❶正确;不错。与“非”相对。如:是非分明。陶潜《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
  ❷订正;正定。见“是正”。
  ❸以为是。如:各是其是。《荀子·富国》:“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❹表示肯定或加强肯定之词。《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又《告子上》:“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❺此。《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庄子·齐物论》:“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❻凡是。姚合《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❼作语助,用以确指行为的对象。如:惟力是视;惟你是问。《诗·大雅·崧高》:“于邑于,南国是式。”
  ❽于是。《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史记·夏本纪》作“于是民得下丘居土”。
  ❾姓。三国是仪
出处:语词卷 • S • shì • 是
  即“在”。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存在主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