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辟除
释义
辟除
辟除bì chú  ❶犹言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荀子·成相》:“辟除民害逐共工。”
  ❷代高级官吏自行任用属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征聘僚属,然后向朝廷推荐。与后代大小官吏都由吏部铨选的制度不同。又东汉时中央高级官吏亦往往不由其他官职中选调,而直接征聘有名望的人,亦称“征辟”。
出处:语词卷 • B • bì • 辟
辟除  亦称“辟举”、“辟署”。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僚属的制度。为察举制度的补充形式之一。渊源于西周。辟即征召,除即拜官授爵。其法,先由朝廷最高行政长官如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公府及州牧、郡守等地方首长官府选为僚属,再由僚属升迁。大致出路有:由公府辟主私人向朝廷举荐;经各察举科目补朝官或出任州郡;州郡所辟者也可继续辟入公府。被辟者有白身之士、孝廉、明经、州郡郎吏小官等。公府属吏升迁一般多易且贵,东汉时尤甚,朝廷举任之权遂渐移入私人之手。唐代实行科举考试,进士、明经及第后,亦常有辟署使府者。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辟除  亦称“辟署”、“辟举”。选官制度。指高级官员选用僚属的一种方式。汉代中央自丞相、御史大夫、三公以至地方官员,皆可自行辟除掾属。被辟除者经公府、州郡试用,再经荐举或察举,可迁任中央或地方官职。北朝后周沿用。隋代,一命之官皆出自朝廷,州郡不得自署。唐代藩镇幕职官多自辟。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