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
释义 |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地区领导建立的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基地。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9师组成若干游击支队和工作团,分赴晋东南和平汉铁路以西的晋冀、冀豫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先后建立了太行、太岳、冀南军区。第115师一部建立了冀鲁豫军区。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召开,选举组成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边四块抗日根据地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统一对晋冀鲁豫边区和上述四个军区的领导。根据地发展到拥有18万余平方公里,80余座县城,2 400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部队发展到近30万人。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亦称“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地区,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4个区。下辖177个县,2 500余万人口。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张浩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和太行山区,创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5月徐向前率一二九师主力进入冀南,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杨得志、黄克诚先后率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进入冀鲁豫地区,与地方党组织一起建立冀鲁豫、鲁西、湖(微山湖)西3个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正式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晋冀豫和冀鲁豫两个抗日根据地合并。根据地军民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扫荡”。自1937年冬至1945年秋,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余人。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根据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