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
释义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部分地区领导创建的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基地。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平型关首战告捷后,留下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及地方工作团等,以五台山区为依托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和11月,先后成立中共晋察冀省委(后改为晋察冀区委)和晋察冀军区。1938年1月中旬,成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11月成立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1939年1月,改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辖中共晋察冀(后改为北岳)、冀中、冀热察三个区党委。1941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1945年9月,改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局。11月,成立察哈尔(今分属河北、山西)、热河(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两个省人民政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到拥有近4 000万人口,辖164个县、4个自治(区)县的广大地区。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亦称“晋察冀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山西、察哈尔(治今河北张家口)、河北、热河(治今河北承德)、辽宁五省部分地区。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在聂荣臻的率领下,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至11月初,相继收复蔚县、涞源、曲阳、平山等20余座县城。同时,在晋东北、察南、冀西等地开始建立抗日武装。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5月在冀中成立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在平西成立八路军第四纵队。193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晋察冀分局,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彭真任书记,辖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区委。到1940年底根据地面积达20余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 500万,在80余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部队发展到约10万人。根据地军民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抗战八年中,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6.5万多次,歼敌33万余人。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根据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