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词条 | 社会主义现代化 |
释义 | 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旨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初表述为“四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统称。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先提出,1964年12月他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明确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本世纪内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但因“文化大革命”,这一目标的实施受阻。“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根据对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新的认识,加入新的内容。邓小平在历史新时期之初就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包含着“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两个方面,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具有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它一方面肯定现代化的目标选择,认为实现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中国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重返世界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又扬弃资本主义道路,坚持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因此不能将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划等号,既不能动摇对现代化的追求,也不能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坚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反对一切“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潮;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