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舞蹈 • 名词术语
词条 | 边疆歌舞 |
释义 | 边疆歌舞 边疆歌舞 亦称“边疆舞”。20世纪40年代对中国边疆民族民间歌舞的泛称。1946年3月6日舞蹈家戴爱莲在重庆举行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后,此名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此次演出含有6个民族的15个舞蹈,主要有藏族的《巴安弦子》、《春游》、《嘉戎酒会》,瑶族的《瑶人之鼓》,羌族的《端公驱鬼》,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彝族的《倮倮情歌》,汉族的《哑子背疯》等。以其质朴粗犷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姿多彩的形式,真挚的情感和勃发的活力,受到广大青年喜爱。曾在解放战争时期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中成为团结青年向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舞蹈 • 名词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