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晏阳初 |
释义 | 晏阳初 晏阳初(1890—1990) 中国教育家。原名兴复,曾用名遇春。四川巴中人。从小受教会学校教育。1916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1918年毕业后赴法国组织战地华工识字、学文化。1919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投身平民教育运动,最初以城市平民识字为重,主编出版《平民千字课》教材,在湖南、山东、上海、直隶等地进行实验。1923年,以“扫文盲,作新民”为宗旨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6年将平民教育运动重心转向农村,在定县(今河北定州)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实验。在全面社会调查基础上提出教育方案。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信条,提倡“民族再造”的乡村建设。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愚”、“穷”、“弱”、“私”,针对性地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进行救治,使农民成为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平民教育的实施方式则有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为实现平民教育,鼓励知识人下乡“先从乡下佬学”,“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后任河北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华北农村改造协会执委会主席。1940年在重庆创立乡村建设育才院,任院长。1947年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1950年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1965年在菲律宾创立国际乡村建设学院,在菲律宾、印度、泰国、加纳、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国继续推行乡村改造运动。著作辑为《晏阳初全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晏阳初(1890—1990) 中国社会学家、教育家。别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历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顾问等职。主张兴办平民学校对民众特别是农民进行教育,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十年来的中国》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晏阳初(1890—1990) 中国社会学家、教育家。四川巴中人。先后获美国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23—1949年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定县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主张兴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以造就“新民”,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主要著作有《平民教育概论》、《农村运动的使命》、《十年来的中国》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人 物 • 中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