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词条 | 辽沈战役 |
释义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秋,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东北战场形势尤为有利。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48万余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主力南下北宁(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将卫立煌集团封闭于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上述方针,集中13个纵队连同17个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另有二线兵团和地方武装30万人)发起辽沈战役。9月12日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首先攻占北宁铁路山海关至义县间守军据点。接着以6个纵队另炮兵纵队和1个坦克营围攻锦州;以2个纵队于锦州西南塔山、高桥地区,3个纵队于新立屯、彰武地区担任阻援;以1个纵队进至昌图地区准备打援,以12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蒋介石于10月初调华北、山东连同锦西的部队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同时以沈阳地区的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以解锦州之围。东进兵团于10月10日起猛攻塔山,但终未突破解放军阻击阵地;西进兵团于10月11日由沈阳驰援锦州,也被阻止在彰武、新立屯地区。10月14—15日,东北野战军激战31小时,攻克锦州,全歼守军,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以下10万余人。锦州解放后,长春守军一部起义,余部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诚。蒋介石企图夺回锦州,打通北宁铁路,严令西进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挥师北上,于10月26日将西进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经两日一夜激战,全歼其10万余人,俘兵团司令官廖耀湘。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国民党军14.9万余人。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进程。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秋,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东北战场形势尤为有利。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48万余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主力南下北宁(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将卫立煌集团封闭于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上述方针,集中13个纵队连同17个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另有二线兵团和地方武装30万人)发起辽沈战役。9月12日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首先攻占北宁铁路山海关至义县间守军据点。接着以6个纵队另炮兵纵队和1个坦克营围攻锦州;以2个纵队于锦州西南塔山、高桥地区,3个纵队于新立屯(今黑山南)、彰武地区担任阻援;以1个纵队进至昌图地区准备打援,以12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蒋介石于10月初调华北、山东连同锦西的部队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同时以沈阳地区的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以解锦州之围。东进兵团于10月10日起猛攻塔山,但终未突破解放军阻击阵地;西进兵团于10月11日由沈阳驰援锦州,也被阻止在彰武、新立屯地区。10月14—15日,东北野战军激战31小时,攻克锦州,全歼守军,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以下10万余人。锦州解放后,长春守军一部起义,余部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诚。蒋介石企图夺回锦州,打通北宁铁路,严令西进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挥师北上,于10月26日将西进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经两日一夜激战,全歼其10万余人,俘兵团司令官廖耀湘。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再歼国民党军14.9万余人。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战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