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词条 |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
释义 |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生存于其中的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居民密度的大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前两者是社会所必需的,并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总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他们在批判德国唯心主义历史理论时指出,历史必须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生产衣、食、住等物质生活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必须进行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的繁衍。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条件,也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但它们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它们必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过程,才能影响社会的发展,其作用的大小决定于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体系中是起决定作用的条件,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方向。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理论 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