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经济史 • 外国经济史
词条 | 普鲁士式道路 |
释义 | 普鲁士式道路 普鲁士式道路 与“美国式道路”相对。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两种形式之一。以19世纪的普鲁士为典型,是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的改良道路。特点是:由贵族地主阶级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农”。大量农奴、农民则变为贫农和雇工。到19世纪70年代初,普鲁士式道路在普鲁士大部分农村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出处:经济卷 • 经济史 • 外国经济史 普鲁士式道路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两种形式之一。同美国式道路相对。指逐渐用资产阶级剥削手段代替农奴制剥削手段的改良道路。以德意志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的普鲁士为典型。普鲁士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的,1850年3月颁布新的《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敕令》(亦称《赎免法》),允许农民用偿付赎金的办法,免除封建义务和徭役。1854年颁布《雇农法》,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容克在农村中的政治统治。此类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农”。这种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列宁称之为“普鲁士式道路”。到19世纪70年代初,“普鲁士式道路”在普鲁士大部分农村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德国近代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