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封建时代刑律中所称十恶之一。《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宣(薛宣)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促)司隶校尉。”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❸不觉;不料。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杨万里《戊戌正月二日雪》诗:“只愁雪虐梅无奈,不道梅花领雪来。”
❹犹岂不知。邓林《桂树》诗:“客衫犹恨吴绵薄,不道边人尽铁衣!”
出处:语词卷 • B • bù • 不
词条 | 不道 |
释义 | 不道 不道(bù dào) ❶无道;行事悖理。《左传·僖公二年》:“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❷封建时代刑律中所称十恶之一。《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宣(薛宣)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促)司隶校尉。”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❸不觉;不料。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杨万里《戊戌正月二日雪》诗:“只愁雪虐梅无奈,不道梅花领雪来。” ❹犹岂不知。邓林《桂树》诗:“客衫犹恨吴绵薄,不道边人尽铁衣!” 出处:语词卷 • B • bù • 不 不道 中国古代罪名之一。指特别恶劣的杀人、害人的行为。居“十恶”之五。《北齐律》将其列入“重罪十条”,隋唐以后列“十恶”之中。《唐律·名例·十恶》:“五曰不道。(注: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