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作语助,无义。《国语·周语上》:“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❸见“与与”。 另见yǔ,yù。
出处:语词卷 • Y • yú • 与
词条 | 与 |
释义 | 与 与〔與〕(yú) ❶表语气,同“欤”。《论语·学而》:“求之与?抑与之与?” ❷作语助,无义。《国语·周语上》:“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❸见“与与”。 另见yǔ,yù。 出处:语词卷 • Y • yú • 与 与〔與〕(yǔ) ❶同盟者;党与。《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杨倞注:“与,相亲与之国。”《汉书·燕剌王旦传》:“群臣连与成朋,非毁宗室。” ❷交往。《吕氏春秋·慎行》:“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❸亲附。《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❹心许;赞许。《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❺援助。《国策·秦策一》:“不如与魏以劲之。”高诱注:“与,助也。” ❻对付。《史记·燕世家》:“庞煖易与耳。” ❼给予。如:赠与;授与;与人方便。《论语·雍也》:“与之粟九百,辞。” ❽等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❾和;及。如:父与子。《孟子·离娄上》:“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❿同;跟;并。《论语·阳货》:“来,予与尔言。”《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⓫替;为。《孟子·离娄上》:“所欲,与之聚之。” ⓬以。《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⓭被。《国策·秦策五》:“〔吴王夫差〕遂与句践禽(擒)。” ⓮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乃谋与家臣。” ⓯与其。《史记·鲁仲连列传》:“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⓰如。《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郭璞注:“与,犹如也。” ⓱通“举”。选拔。《礼记·礼运》:“选贤与能。” ⓲通“举”。全;都。《墨子·天志中》:“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 另见yú,yù。 出处:语词卷 • Y • yǔ • 与 与〔與〕(yù) 参预;在其中。《易·系辞上》:“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 另见yú,yǔ。 出处:语词卷 • Y • yù • 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