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地支的第二位。
❷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元南戏已有这一行脚色。由于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如京剧《女起解》的崇公道;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如京剧《审头刺汤》的汤勤。又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文丑、武丑两支,表演上各有特点。扮演女性人物时称彩旦或丑旦、摇旦。
❸十二时辰之一,凌晨一时至三时。
❹姓。周代有丑父。 ㊁〔醜〕
❶相貌难看。《淮南子·说山训》:“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❷恶劣;不好。《汉书·项籍传》:“今尽王故王于丑地。”
❸羞耻。《史记·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❹憎恶。《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❺怪异的事。《荀子·宥坐》:“记丑而博。”
❻比方;比较。《礼记·学记》:“比物丑类。”郑玄注:“丑,犹比也。”
❼通“俦”。同类。《尔雅·释鸟》:“凫雁丑,其足蹼。”引申为相同,相类。《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
❽恶人。《晋书·陶侃传》:“独当大寇,无征不克,群丑破灭。”
❾美学范畴之一。人的本质力量的歪曲、怪异、畸形的表现。
出处:语词卷 • C • chǒu •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