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chǒu   ㊀
  ❶地支的第二位。
  ❷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元南戏已有这一行脚色。由于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如京剧《女起解》的崇公道;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如京剧《审头刺汤》的汤勤。又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文丑、武丑两支,表演上各有特点。扮演女性人物时称彩旦或丑旦、摇旦。
  ❸十二时辰之一,凌晨一时至三时。
  ❹姓。代有丑父
  ㊁〔醜〕
  ❶相貌难看。《淮南子·说山训》:“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❷恶劣;不好。《汉书·项籍传》:“今尽王故王于丑地。”
  ❸羞耻。《史记·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❹憎恶。《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❺怪异的事。《荀子·宥坐》:“记丑而博。”
  ❻比方;比较。《礼记·学记》:“比物丑类。”郑玄注:“丑,犹比也。”
  ❼通“俦”。同类。《尔雅·释鸟》:“凫雁丑,其足蹼。”引申为相同,相类。《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
  ❽恶人。《晋书·陶侃传》:“独当大寇,无征不克,群丑破灭。”
  ❾美学范畴之一。人的本质力量的歪曲、怪异、畸形的表现。
出处:语词卷 • C • chǒu • 丑
  美学范畴之一。人的本质力量的歪曲、怪异、畸形的表现。它存在于事物之中,与美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是对美的否定,同人的实践目的、生理、心理的需要不协调,因而令人不快、厌恶。丑与恶有联系,又有程度、范畴的区别。在艺术中,生活里的丑被艺术加工,使丑的本质得到揭示,或通过丑来造成特定意境以反衬美,间接肯定美并转化为艺术美,具有审美价值。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原 理
  戏曲脚色行当。宋元南戏已有这一行脚色。由于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的语言幽默、动作滑稽、心地善良,如京剧《女起解》的崇公道;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如京剧《审头刺汤》的汤勤。又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文丑、武丑两支,表演上各有特点。扮演女性人物时称彩旦或丑旦、摇旦。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