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❷”。储光羲《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诗:“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❷义同“过(ɡuò)
❼”。《诗·召南·江有汜》:“之子归,不我过。”
❸古国名。在今山东莱州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
❹姓。 另见ɡuò,ɡuo。
出处:语词卷 • G • ɡuō • 过
词条 | 过 |
释义 | 过 过〔過〕(ɡuō) ❶义同“过(ɡuò) ❶ ❷”。储光羲《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诗:“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❷义同“过(ɡuò) ❼”。《诗·召南·江有汜》:“之子归,不我过。” ❸古国名。在今山东莱州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 ❹姓。 另见ɡuò,ɡuo。 出处:语词卷 • G • ɡuō • 过 过〔過〕(ɡuò) ❶过去。如:事过境迁。 ❷经过一段空间或时间。如:过河;过了三天。引申为往来;遍。《商君书·兵守》:“而慎使三军无相过。”李商隐《韩碑》诗:“愿书万本诵万过。”《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忆。” ❸转移;传染。如:过户;过手;这病要过人。 ❹太甚。如:过火;过誉;过谦。 ❺超过。如:过半数。 ❻过失。《论语·述而》:“苟有过,人必知之。”引申为责备。《吕氏春秋·适威》:“烦为教而过不识。” ❼访;探望。《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另见ɡuō,ɡuo。 出处:语词卷 • G • ɡuò • 过 过〔過〕(ɡuo) 作语助,表事已经过。如:吃过饭了。 另见ɡuō,ɡuò。 出处:语词卷 • G • ɡuo • 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