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体育卷 • 体育学科 • 运动心理学
词条 | 运动归因 |
释义 | 运动归因 运动归因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行为倾向进行分析或推论的一种心理活动。会直接影响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情绪、动机和期望。正确的运动归因是激励自己主动学习、训练并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对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可从运动难度、运气状况、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等四个因素以及内外向、可控性、稳定性、意向性和整体性等五个维度进行。 出处:体育卷 • 体育学科 • 运动心理学 运动归因(attribution in sports) 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解释和评价。有逻辑归因和非逻辑归因两种模式。逻辑归因是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的归因,是理性的归因模式,有三个维度:(1) 内外源,亦称(原因的)控制点,即事件是起因于内部还是外部。多数研究证实,倾向于内部控制点比倾向于外部控制点者成绩更好。(2) 稳定性,即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原因。若比赛结果与过去的经验相一致,则倾向归于稳定的因素;若比赛结果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则倾向归于不稳定的因素。(3) 与运动项目有关。运动归因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并认为失败是难以避免的;男性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运气和努力,认为失败是暂时的。非逻辑归因是将成功归于内部原因,将失败归于外部原因的归因模式。在客观地确定成功或失败的条件下,运动员倾向于运用非逻辑归因模式,但在主观地确定成功或失败的条件下,运动员倾向于运用逻辑归因模式。不同的归因方式影响运动员的动机、情绪和行为。运动中的基本归因方式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和可控制的类型。 出处:心理卷 • 运动心理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