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Y • yùn • 运
词条 | 运河 |
释义 | 运河 运河(yùn hé) 人工开凿的可以通航的河,如京杭大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出处:语词卷 • Y • yùn • 运 运河 运河在中国唐以前称为沟、渠、漕渠、漕河、运渠,宋代始有运河之称,元、明以来渐成通称。元以前,著名的运河有春秋末吴所开的邗沟,战国初魏所开的鸿沟,汉武帝时所开的漕渠,东汉末曹操所开的白沟,隋炀帝时所开的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和宋代的漕运四河等。元代修浚利用一部分隋、唐以来原有运河和某些天然河道,又在今山东临清、济宁二市间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在今北京市区与通州区间开凿了通惠河,因而就形成一条自大都(今北京市)出发,可以经由通惠河、白河、御河(永济渠)、会通河、济州河、泗水、黄河、淮扬运河(邗沟)、浙西运河(江南河)直达杭州的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的南北大运河。元末山东境内淤废。明永乐初重开会通河,此后四百余年除通惠河一段通塞不常外,其余各段经常通航,成为当时南粮北运、公私商旅往来的主要水运通道。偶因黄河决口运道被淤断,亦旋即修复。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徙改由今道出海,运河堤被冲毁,汶水被挟东流,运道涸竭,又因海运兴起,南北商贩日盛,自此漕粮或改折现金,或改海运,经由运河北上的只一小部分。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终于将漕粮全部改折,停止漕运。不久,自黄河北至临清市一段运河,遂全部淤成平陆。 ![]() ![]()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运河 人工开凿的通航水道。用以沟通不同河流、水系和海洋,连接重要城市和工矿区,发展水上运输。按地理条件,分内陆运河和海域运河。跨越分水岭或高地和比降较大的运河,均需建筑船闸,使河水分成若干级段,例如,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都是有船闸的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是无船闸的运河。开凿运河具有利用有利地形、避开地理上的天然障碍、缩短运输线路和发挥航运的作用,有些内陆运河对灌溉、排涝、泄洪、发电、调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出处:建筑水利卷 • 水 利 • 河床演变和河道整治 运河 即“人工航道”。 出处:交通卷 • 水路交通 • 设施 • 港口水域设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