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X • xiánɡ • 祥
词条 | 祥瑞 |
释义 | 祥瑞 祥瑞(xiánɡ ruì) 吉祥的征兆。《汉书·郊祀志下》:“祥瑞未著,咎征乃臻。” 出处:语词卷 • X • xiánɡ • 祥 祥瑞 儒教认为社会兴旺时出现的象征吉祥的自然现象。儒家把异常自然现象看作天意(上帝的意志)的表达:“天垂象,见吉凶。”(《易传》)异常天象分作两类:吉祥和凶险。吉祥的自然现象被认为是上帝对人(主要是君主)的赞许、支持和表彰。传统宗教只是通过天象去测天意,还不认为天意是对人事的反应。传统宗教的上帝喜怒无常。儒教则把天象(旁及各种自然现象)看作是天对人事的反应。人(主要是君主)行了善事,天就降祥瑞;反之,则降灾异。因此,儒教的上帝是理性化的超人的最高权威。它喜怒有常。神人之间的感应,由气作为中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认为,人的行动甚至思想,都伴随着气的运行。祥瑞说的兴起在汉初,“独尊儒术”以后更加发展,观测天象(旁及各种自然现象)去发现祥瑞,成为儒者的重要事业。唐代开始反对祥瑞说,但儒者还是无法根本否定祥瑞说。程颢、程颐认为“受命之符不足怪”(《程氏遗书》卷六)。认为祥瑞之说“亦有此理”,“和气致祥”乃是“常理”(《程氏遗书》卷十八)。属于祥瑞的自然现象如麦生双穗,见到珍奇动物、奇花异石。气候风和日丽,天上出现某些新星等。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教 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