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管理学卷 • 管理伦理学
词条 | 美德伦理学 |
释义 | 美德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表述和评价人的品格和行为的学科。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等美德伦理学家认为,人人都以幸福为追求的目标,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如果能充分满足人的某方面的需求,他就是幸福的,但人类的需求较复杂,除了感觉和欲望之外,还需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选择和思考,否则他们的生活是不完满的。一个有机体实现自身的潜能并发展成一个具体的存在和现实,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这种演变的过程需要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有:(1)人的幸福建立在特定的社会中,无论那个社会是家庭、家族、公司,还是政党。如果个人的成长依赖于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就是自然的。(2)人类幸福还建立于另外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一个人要想幸福,其品德必须高尚。高尚的品德不是专指至仁至善的圣贤美德,而是指任何有助于实现人类某方面潜能的状态和条件。美德伦理学不仅关注工人权利和消费者保护之类的具体问题,也关注商业的意义和商业道德等宏观的问题。 出处:管理学卷 • 管理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与道义论和功利论并列,为西方三大伦理学传统之一。代表人物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现代西方伦理学家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1929— )。传统的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立论是,善是内在的,与功利论外在的善的概念不同。麦金太尔基本上继承了这一传统,认为伦理学首要的任务是为实现一种善的生活的内在目的而培养人的内在品格和美德。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外国伦理思想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